一、沈阳经济区的形成
沈阳经济区的前身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沈阳经济区”的概念应运而生,短短几年间,便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沈阳经济区的前身——辽宁中部城市群
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城市群的形成是一个地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是闻名中外的重化工业高度集聚区,是中国最重要的装备工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
沈阳经济区(中部城市群)重化工业的产业框架和城市群雏形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帝国主义为掠夺辽宁省和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中国及亚洲侵略扩张提供支撑,竭力发展为侵略扩张服务的沈阳机械军工业、鞍山的钢铁工业、抚顺和本溪的能源工业、辽阳的军事化工业等。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这一地区初步发展为当时中国大中城市最密集、重化工业最发达的地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做出加快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决定,考虑原有工业基础和当时优越的地缘条件,把发展重点放在东北地区,特别是重点倾斜于以沈阳为中心的辽宁中部城市群。经过“一五”、“二五”时期的国家重点建设,该地区成为当时最先建成的中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形成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以及内在联系紧密的重化工业体系。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宏观发展环境改变,国家战略重点转移,经济体制变革。遵循旧体制和传统发展模式的辽宁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结构性、体制、机制矛盾突出。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中部城市群)作为辽宁和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地区,经济发展面临重大困难。尽管沈阳经济区重化工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受到挑战,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不断加大调整和改革力度,沈阳经济区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依然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和重要的原材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