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七、学术与学养

字体:16+-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思想武器,它不仅是一种“学说”,一种“学术”,而且必须把这种学说和学术化为人民的“学养”。在我国,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中,实际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逐渐从“学说”向“学术”、从“学术”向“学养”的转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与学术、学术与学养的有机统一。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的解放思想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方式,不仅作为一种“学说”而被重新阐扬,作为一种“学术”而被切实研究,更是作为一种“学养”而被人民接受。[1]因此,作为“学说”、“学术”和“学养”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正日益成为亲近我们的彻底地“说服人”的、“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

改革开放以前,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只是被当作“学说”而存在,并且只是把这个“学说”作为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而存在,至于这个“学说”的“旨趣”和“特质”则被淡化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的“旨趣”与“特质”日益受到人们强烈的关注,并且日益形成一种普遍的共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也就是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个学说既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的承诺,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的揭示,也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标准的确立;因此,这个学说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理论资源,并且日益亲近把“发展”作为“硬道理”的当代中国人。

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不是自明的,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和阐发,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又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的“学术”成果而构成后人研究的“学术”对象。曾经有人诘难:“回到马克思”,难道我们“离开”马克思了吗?“重读马克思”,难道我们“误读”马克思了吗?其实,无论“回到”还是“重读”,都凸显了把马克思的“学说”作为“学术”对象来研究的理论自觉态度。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真正出现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局面。[2]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宗派主义,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作为“一整块钢铁”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的“学术”成果而存在的。这具体地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在各个“领域”中所形成的“独到的发现”,也就是在“学科”意义上所形成的“学术”成果。因此,马克思主义创新,必须诉诸“学科”意义上的“学术”研究,推进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学术”内涵。正是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对象的“重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回到”了关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而且马克思主义经过切实的“学术”研究而亲近越来越多的当代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