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与历史唯物主义
按照传统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就是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关人类历史的产生、发展的规律和一般进程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二者总括起来即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也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将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应用到历史观领域从而实现了历史观的革命。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将辩证唯物主义视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最终成果基础之上的。但是,从近3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来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总体性的,并不仅限于其思想研究的某一领域。因而,必须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出发去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以确定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及其主要的内容。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从来就不是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哲学家,而是一位现代意义上的思想家。由于马克思在人类近代历史进程中的多重身份,以及他阐述自己思想的多重语境,其思想触及人类活动的多重领域,如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并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但是,在这诸多表现形态之中,其思想的内在的本质精神是不变的,这种内在的本质精神就蕴涵在他的历史观之中。
(一)马克思历史观的解释模式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诸多新成果的基础之上,国内学术界提出了对马克思历史观的多种不同的解释模式。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观传统理解的反思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与传统的教科书体系的改革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末随着对实践问题研究的全面展开,学术界开始尝试重新构建马克思的思想体系,并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种不同的理解模式,如实践哲学、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生存论等。随着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新阐释,必然提出重新阐释马克思的历史观问题。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近20年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正是围绕着这样的一个主题展开的。自20世纪80年代传统教科书体系改革以来,直到20世纪末对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新阐释,历史唯物主义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并更多地被视为马克思思想的实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之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重新阐释马克思的历史观的过程中,国内学术界主要提出了如下几种不同的解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