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二、学说与学科

字体:16+-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作为一种“学说”——“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诞生并登上历史舞台的,而且在初期,“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正是由于“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1],所以这一“学说”才成为指导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争取自身解放的强大理论武器。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从它的创造者和继承者来讲,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其后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科学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所以,在“学说”的意义上,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对象来“界说”马克思主义“学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有不同的“界说”就有多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而是指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有不同的侧面或从不同的侧面加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具体解释可以是“多”,但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质却是“一”,即恩格斯强调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它“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2]。不管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作怎样具体的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根本上关注和解决的是“通过批判和推翻资产阶级社会制度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这是最为根本的。

改革开放之前,马克思主义长期以来被当作一种科学的“学说”,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一直存在争论和质疑。[3]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当然不是意在把自己的理论发展成一种“学科”,但这并不意味马克思主义只能是一种“学说”,而不能成为我们今天研究的一门“学科”。“学说”是学术上有系统的主张或见解。学说的因子是学术观点,当某些相互环扣的学术观点在结构上形成一个有条理的系统时,学说就形成了。“学科”是学说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学说是学科的实质内容,而学科是学说的形式归属。学说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学科是人们将学说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学术成果进行总结、归纳、规范和分类之后才确立起来的。在现实中,学说与学科的关系是:一方面,学科通过学说而存在,只有通过各种学说不断地回答和提出问题,才能使学科得到实现和发展;另一方面,学说则植根于学科而存在,学说接受学科发展的检验而获得生命和归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