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强调:“不论我的著作有什么缺点,它们却有一个长处,即它们是一个艺术的整体”[1]。对此,列宁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2]。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需要人们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的学习和研究,但长期以来我们较多进行的是分别的各组成部分的学习和研究。以往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虽然也强调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但实际上,我们还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以“三个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为基础形成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来理解和看待。以此为基础,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政治理论课中,也相应的分别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三门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应该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划分和理解,对于清晰地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不失为好的方法和途径。但这种相对分割的理解和划分,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导致人们过分“重视”作为基础和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学好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可以轻松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并能自如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了所谓的“理论联系实际”。但这样的理论“联系”实际容易导致用理论“套”实际,而这正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化、公式化和僵化理解及应用的实质所在。这样的“马克思主义”,其实正是马克思本人所竭力反对的“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马克思主义”。这种将作为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分开来的理解,也容易导致人们对其划分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产生疑问。在将马克思主义划分为“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基础上,国内就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还应有其他的理论来源和其他的组成部分。[3]所以,把马克思主义的一定组成部分或它的一定理论、观点同马克思主义整体割裂开来,就往往成为使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遭受损害的基本形式,并且实际是使整个马克思主义遭受损害的基本形式。可以说,在把“整体”的马克思主义作“部分”理解时,其存在的问题是明显的。在马克思本人这里,他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分成若干部分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部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我们决不可以“部分”取代“整体”。但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并不是要否定或排斥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相反,二者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否则,就会陷入黑格尔所指出的只具有“环节的必然性”而失去了“全体的自由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