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中国的思想理论进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基础,就是社会现实的变化、进步与发展。变化进步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对象性基础。对于这种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以探讨。
1.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封闭走向开放是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最鲜明的标志。一个开放的系统才能不断地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开放为社会带来了活力,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开放是一个活力社会最重要的前提,也是社会进步的最重要标志。由“**”中以“反帝,反修,反封建”为标志的全方位封闭,到现在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全方位开放,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进步。“三个面向”实际上意味着一种全时空的开放,面向世界意味着一种空间的开放,面向未来意味着一种时间的开放,面向现代化则是开放的实质性内涵,意味着要把西方所有国家的进步的、文明的、健康的方面都吸纳到当今的中国。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前所未有的开放力度,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开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一种人生态度。中国通过开放而走向了世界,走向了现代化,并正在积极地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三个面向”可以说是30多年来中国社会在实践中的最重要进步。
2.由计划走向市场
30多年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运行方面的最大变化就是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化是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基本内涵之一。现代化的大生产需要大市场,现代化的国际化发展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依赖于全球市场。没有大市场就不可能有强大而灵活的经济发展机制。30多年来,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经过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现代化的中国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经济机制。如果说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国策,为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础和政治路线,则1992年党的十四大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为中国的现代化指出了可行的经济运行机制,并为造就当代中国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国能够在经济上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涉及广泛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带动了党政领导、行政管理、政策法规、社会服务、民众心态等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促进着社会的活跃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