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实质既然是人的发展,那就必然要求以人为本。“人”在哲学上常常与神与物相对,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大体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针对的是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生万物,唯人为贵”。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人本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批判思想,作为一种发展观,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用以反对“物化”现象。“本”在哲学上可以有多种理解,既可以指世界的“本原”,也可以指现象的“本质”,还可以指万物的“根本”。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本质”意义上的“本”,而是“根本”意义上的“本”,它是相对于“末”而言的。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讲,与神和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本”是一个价值哲学范畴。
主张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显然,我们所讲的以人为本,不是其他什么理论体系中的命题,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固有思想。它与西方人本主义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
西方人本主义是产生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思潮。它的基本理论特点,就是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作用、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这无疑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特别是在反对封建神学和封建专制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人本主义是以抽象的人性论为理论依据的,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不变的人性来解释和评判历史。这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对立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从抽象的人和人性出发研究历史,而是从现实的人和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出发来考察社会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从而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发展规律。而且,马克思主义不是从抽象的人性伸张来寻求人的发展,而是强调通过社会实践改造来实现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