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判的双重维度与人道主义的价值诉求
20世纪50年代初,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东欧各国的出版发行对于整个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具有重要的意义。倚重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人道主义为价值取向,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向真正的马克思思想回归成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的基本诉求。复杂的现实背景和东西方交汇的语境塑造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独特的批判视角。这种视角的独特之处可以概括为一种双向批判的维度:一方面,始终如一地、坚决地抵制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体制中的不合理问题展开批判;另一方面,坚持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延伸,对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理性异化的文化危机展开批判。
从第一个批判维度来说,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最直接的理论批判对象就是在东欧各国占据官方意识形态地位的教条主义的马克思思想版本,通过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展开反思,力求在现实中实现社会主义的人道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东欧各国普遍接受了斯大林主义理论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事实证明,斯大林主义的权威已经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形成了一种从政治、经济深入到文化层面的统治。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欧社会主义的不合理现实可以理解为一种苏联模式的文化危机。从“苏南冲突”、苏共二十大、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等带有强烈的反斯大林主义色彩的历史事件中,可以发现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凸显了明确的民主与人道主义的文化基调。正是在这样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找到了理论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与方向。以这样的现实为基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对斯大林主义的批判不仅体现为哲学理念的批判,更是综合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的视角,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深层的教条主义的文化症结展开的反思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