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一种肯定的意识形态概念转化的演变过程中,或许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在马克思身后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没接触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别忘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即“费尔巴哈章”(这是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就意识形态概念而言)首次在俄国出版的时间是1924年,在德国出版的时间是1926年。[1]拉布里奥拉、梅林、考茨基、普列汉诺夫以及(更重要的是)列宁、葛兰西和写作《历史与阶级意识》时的卢卡奇,都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最有力支持否定性意识形态概念的文本。即便《德意志意识形态》也会被认为是一个问题丛生的文本,但人们却很少怀疑它对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的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像《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样系统地、单独地来充分论述意识形态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26年前这一文本的缺席,对于其间所发生的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意义重大。这一缺席的后果因为如下事实而加重,这就是马恩去世后最初十年间,历史唯物主义被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系统化和法典化了。这一代人的阐释得以确定并被尊崇为正统。而这一切还是在他们没有看到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唯物主义最初形成的关键文本《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前提下发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提供最清晰、最概括性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地方,因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后来的著述中经过复述、再述才完成了的工作。但这并不妨碍《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我们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概念上的重要作用,因为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文献像《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样来就意识形态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或拓展性的论述了,至少在马克思那里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