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三、结构主义反对虚假意识论

字体:16+-

尽管在阿尔都塞那里还依然保留有很明显的否定性意识形态概念的元素,但从一开始他就反对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相关描述。在阿尔都塞看来,这一文本将意识形态视为“一种纯粹的虚幻、梦想,也即无。所有的现实都是外在于它的”[1]。他则提出了与此相反的观点,即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因为它存在于物质设施和实践之中。同样,正如我已揭示的,意识形态对于阿尔都塞来说是独立于个体主体化之外的。这两个观点为阿尔都塞的后继者们提供了口实,使得他们可以借此来反对将意识形态归结为虚假意识的虚假意识论,在他们看来,虚假意识论代表的是一种错误的历史学方法。实际上,虚假意识论似乎是将意识形态归结为一种“观念的”(ideal)或精神的存在,它与个体主体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依赖关系。这就不奇怪他们为什么要把虚假意识论(他们错误地认为卢卡奇抱持的就是一种虚假意识论,当然青年马克思就更不能例外了)作为他们批判的靶子了。

无论如何,必须看到的事实是,并非所有阿尔都塞的后继者都批判否定性的意识形态概念。如我所揭示的,阿尔都塞自己就在否定性内涵和肯定性内涵之间摇摆不定。这种含混性最终将阿尔都塞学派划分成截然不同的两派:那些强调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一个客观层面并承认革命意识形态存在的人,倾向于忽视或批判“误认(misrecognition)”是意识形态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拉克劳、赫斯特和墨菲[2];另外一派则强调“想象的转换”及其与科学的对立,并由此坚持一种否定性的意识形态观——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有普兰查斯、高德烈和麦弗姆。[3]这两派都批判虚假意识论(即将意识形态等同于虚假意识),但前者走得更远,取消了任何否定性因素的存在必然性;后者则坚持批判性内涵的必要性。他们分别都从阿尔都塞不同时期的著述中引出对各自观点有用的论述作为论据。对于那些依然坚持维护否定性内涵概念的人,意识形态“召唤”个体为主体是在基本误认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也是系统再生产所必需的;而对那些放弃否定性概念必要性的人来说,意识形态“召唤”个体为主体,但这要么是为了维护系统所需,要么是因为转换系统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