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本关于马克思意识形态观方面的著作,让人感觉像是在做一件十分冒险的事。个中原因不仅在于意识形态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难懂的概念,简单的定义根本无法说清楚这个概念;还因为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不具有唯一性,或者说人们尚未就什么才是真正的或恰当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观这一议题达成普遍共识。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政治学领域中相对一致的研究状况相比,这一领域中的分歧和隔阂十分严重。浏览就这一主题所展开的各种研究,很快就会发现:不仅观点纷呈,而且意识形态似乎也被视为马克思的不同阐释者们之间的一个主要的斗争舞台。在势均力敌的主要理论建构者如卢卡奇、葛兰西和阿尔都塞等人的著述中,意识形态都占据着核心地位,这就是明例。特别是阿尔都塞式的意识形态观,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即开辟了结构主义和历史主义这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识形态阐释传统,以至于其他阐释路径都已无法在这个领域立足。
就像马克思主义本身不是僵化的真理体系一样,其内涵和外延也不是预先确定的或固定的。马克思去世后,马克思主义已借助于不同的阐释、传统和视角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尽管其中也有“正统”、“背离”和“修正”等派别之分。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就无须着急去寻找一个唯一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了。和在其他领域一样,在这个领域中,马克思主义是鲜活的、不断丰富的思想体系,所有试图将之一劳永逸固定化的做法都是值得质疑的。可是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不同阐释之间的论争也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话题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后果就是:其一,马克思自己的具体贡献已日益被遮蔽;其二,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发展的总体评价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待提高。这两个事实恰意味着本书写作的合理性。我们现在来逐个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