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大多数人都认为主次矛盾之分是有价值的,但大家依然很难就资本主义的主要矛盾的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达成共识。这部分是因为马克思本人对待矛盾的方式,也即马克思的相关描述都出现在不同语境中,且具有不同的抽象程度,而没有明确地在它们之间建立某种等级序列。在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主要矛盾的作用时,有如下四组矛盾关系是马克思经常提到的,它们分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的生产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赋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的重要性不能低估。不仅这对矛盾经常被提及而且还在一般性陈述如1859年“序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同时也在对资本主义进行具体分析的《资本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基本思想就是认为:在生产方式的特定发展阶段,生产关系会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于是就促使了生产方式发生解体。正如马克思以资本主义为具体案例时所指出的,“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正好在于它的这种趋势:使生产力绝对发展,而这种发展和资本在其中运动、并且只能在其中运动的特有的生产条件不断发生冲突”[1]。因此,毛泽东以及近来的洛伊坎和高德烈都认为这对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不奇怪了。然而,后两个人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论述这对矛盾的。
在洛伊坎看来,这一主要矛盾“通过劳资矛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体现其自身”[2]。换句话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生产方式的存在。高德烈则相反,他区分了生产关系结构的内部矛盾与两种结构之间的矛盾。前者存在于生产方式形成之初,但其自身之中却未包含解决这些矛盾(如劳资矛盾)的条件;而后者即两种结构之间的矛盾则是根本性的,尽管它一开始并不存在,但却在系统成熟的特定阶段出现,并且其自身之中包含了解决矛盾的条件。这就是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之间的矛盾。[3]所以“阶级矛盾”要比主要矛盾早,但却不能导致自身的废弃,而主要矛盾尽管尚未出现在生产方式之中,但却可以在危机时刻体现自身,并可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灭亡的必然性。还需要指出的一个有趣现象是,高德烈把这对主要矛盾等同于生产的社会化属性与私人占有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