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和决定性

字体:16+-

一、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马克思和恩格斯处理意识形态概念的一个模糊之处(我已在第二章中指出这一点),就在于他们没能在讨论意识形态问题时予以合适的区分,即没能把意识形态当作一种具体的歪曲意识与他们关于思想的社会决定性的一般讨论区别开来。其结果就是,围绕着意识形态概念衍生出了一大堆问题。在讨论肯定性意识形态概念的产生时,我已考察了这一模糊性,但我那时主要聚焦的是肯定性内涵的一个方面,即把意识形态概念理解为政治思想或更广义地理解为阶级的世界观。现在,我想聚焦于肯定性内涵的另外一个方面,即把意识形态概念与产生于一定社会中的总的意识形式联系起来。在这一视角中,意识形态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层面或上层建筑,它作为社会总体中的一个层面,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并由后者所决定。简言之,我打算在这里讨论意识形态和基础—上层建筑比喻的关系问题。

为此,我的讨论将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我要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相关看法,并找出其中的一些难题;其次,提出一个可能的方案,以解决这些存在于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和基础—上层建筑关系论中的难题;最后,检视这一解决方案以及那种将社会意识形式视为上层建筑的一般看法。

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正统解释——自普列汉诺夫和考茨基以后——都多少有点想当然地以为创始人把意识形态等同为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无所不包的上层建筑,甚至一些独立的思想家如阿尔都塞也对此观点坚信不疑:“马克思已揭示,所有的社会形式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总体’,其中包括三个基本‘层面’: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或社会意识形式。”[1]阿尔都塞称之为意识形态的这个“层面”翻译成另外一个版本就是“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是否可以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述中找到支持这一解释的证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