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研究

二、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诸阶段

字体:16+-

马克思思想的发展遵循着某种逻辑模式,我们大体可把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马克思主要致力于哲学论争和批判,在这里,其主要的理论参照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阿尔都塞正确地注意到了这一阶段马克思思想的“非马克思”性质。但这仅仅指的是这一阶段马克思的理论探讨依然深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可以说马克思还没有形成自己最原创的理论贡献。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发生了某种“认识论断裂”,因为正是这一哲学论争使得马克思得以进入思想发展的下一个阶段。[1]第二个阶段主要致力于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此时的马克思详述了其考察社会和历史的一般方法论前提,在这里,马克思肯定已经放弃了费尔巴哈式的视角。也正是在这个阶段,意识形态概念首次出台。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前提的构建,给马克思提出了新任务:不是从观念或哲学批判出发,而是有必要(正如马克思所看到的)去研究物质实践。而物质实践却无法在抽象中得到恰当的关照,因此,如果唯物主义想要是历史的,物质实践就必须被放置在具体的生产方式背景下加以考察。于是,在第三个阶段,马克思就开始详细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我不打算在这里过多着墨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诸阶段问题,也不打算就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多费笔墨,已有人就此做过专门研究。[2]我的兴趣仅限于分析各个主要阶段与意识形态概念构建之间的关联。如果我们大致采用埃彻维拉(Rafael Echeverria)的划分法,第一个哲学阶段所包括的是直到1844年以前的马克思的早期著述;第二个阶段则开始于1845年与费尔巴哈的决裂,最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是《费尔巴哈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段时期一直持续到1857年;第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则是马克思1858年对黑格尔《逻辑学》的重读,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成熟著作从《大纲》开始直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