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关系的另一种误解来自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这种误解的实质就是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表现为两种倾向:
第一种倾向是把全部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弗洛姆在《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这样写道:“马克思的哲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获得了最清楚的表述,它的核心问题就是现实的个人的存在问题,人就是他实际上呈现出的那个样子,人的本性展现在历史之中。”[3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写的,当时马克思的思想在某些方面的确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某些观点处于不成熟状态。如果认为马克思哲学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获得最清楚的表述”,那就等于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作是马克思的成熟的哲学著作,从而否认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同时,也就否认了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换言之,把马克思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了。
第二种倾向是把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完全等同起来。阿尔都塞在《保卫马克思》一书中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的倾向作过深刻批判。但是,阿尔都塞的批判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认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完全处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问题框架的影响下,因而是一种“意识形态”,还没有上升为科学。阿尔都塞的初衷是反对把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但结果却把青年时期的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完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化”了,即在青年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与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之间画了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