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体系历史与现状(上下册)

历史唯物主义概论

字体:16+-

苏联科学院哲学教研室 易杰雄等 译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总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

一、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列宁强调指出:“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理,就会落入资产阶级反动谬论的怀抱。”[2]列宁在批判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础,即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解决作唯心主义的歪曲时,提出了这一根本原理。科学的哲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基本部分无论是在逻辑方面还是在历史方面,都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而在我们的文献中能够碰到这样的论断,即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推广到社会现象领域。这样的表述需要以辩证唯物主义能够不依赖于历史唯物主义而产生和存在为前提。

对于这一点,在列宁那里完全是另外一种意思。他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写道:“马克思加深和发展了哲学唯物主义,使它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3]很明显,在这里说的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而是没有贯彻到底的哲学唯物主义,即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这个观点是在列宁的著作《卡尔·马克思》中提出来的,在这一著作中,历史唯物主义被确定为推广到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唯物主义,列宁关于这个问题的真实立场就是这样。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任何时候也没有同意过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他们是由唯心主义和革命的民主主义通过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走向科学社会主义的。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却由于它的片面性、人本主义的直观性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性,未能成为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因为在对社会生活的解释上他还没有超出唯心主义的界限。列宁写道:“马克思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4]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是在荒野地上创立起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而是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是在它的上半截进一步贯彻唯物主义,制定了唯物史观,同时从无产阶级的立场批判了黑格尔、各种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拥护者和费尔巴哈对社会现象的唯心主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