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哲学家都追求最终真理,或者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最完美的体系。
黑格尔在这个问题上也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哲学说成是对绝对观念的最终把握,是哲学发展的终结;可另一方面又说,哲学是时代的产物,哲学是被把握在思维中的它的时代。这当然是矛盾的。追求超时代的哲学与哲学的时代性是不可共存的,这种矛盾注定了黑格尔哲学必然解体的命运。
马克思强调哲学的时代性。“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句名言,表达了马克思对哲学的时代性的认识。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都强调哲学的时代性。梅林说过:“一个时代的经济、政治斗争与这一时代的哲学之间的依存关系是那样鲜明地暴露出来,即使最近视的人也会明白看到的。”还说:“任何哲学都是由某一民族和某一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经济生产过程中有极其深刻的根源;甚至在它既经出世之后,哲学体系的概念也不是以自己的重力起作用,而是作为仍然由经济产生的历史发展的工具而起作用的。”普列汉诺夫也强调:“最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也不否认,每一种哲学体系只不过是自己时代的智慧的表现。”
哲学不是也不可能是超时代的。哲学并不是哲学家个人的奇思怪想,尽管哲学特别是唯心主义哲学给人以这种印象,但这是一种假象,只要对这种体系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就能发现它的时代特征。超越时代的哲学观念是哲学与哲学家的哲学意识的矛盾。例如像庄子的这种无为、不争、退让、全生、尽年的哲学,离开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动乱和人的命运的浮沉不定是很难理解的。
正因为哲学的时代性,它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否则的话,就不会有哲学史。哲学有历史,表明它是变化的,是各种体系更替的过程。历史上不少显学如同夏夜的流星,在另一个时代又会出现新的哲学体系。最无生命力的哲学是自以为超时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从不追求超时代的永恒性,而是紧紧贴近时代紧跟时代。科学永远是不完整的,每解决一个问题,在问题中又会蕴含十个问题。哲学同样如此。哲学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它同样要发展、要更新。马克思主义一旦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