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一年是20世纪的末尾、哪一年是21世纪的开头,专家们的意见据说还很不统一。无论是“世纪之交”,还是“千禧之年”,说到底只是根据一种约定的纪年方法。但是,50周年的建国大庆,却实实在在牵连着我们每个共和国公民的命运,值得我们好好庆祝一番,也值得我们好好思索一番。
共和国50年最大的成就之一,是我们用了世界上人均几乎最低的教育投入,把一个文盲和半文盲占人口极大多数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实行9年义务制教育的国家,一个在国际中学数理化奥林匹克比赛中屡屡夺冠的国家,一个能为国外大公司发射商业卫星的国家。这些成就,当然很引人注目。但有一件小事,也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一直到90年代初,师大附近、中山桥下,经常可以看到不少拾荒者麇集在建筑工地周围。一天我骑车经过一个拾荒者“村落”时,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男子,正捧着一本大概从垃圾堆里捡到的杂志,津津有味地读着。在国外,我经常看到街头、公园里的所谓“无家可归者”,但从没有看到这些人如此享受阅读的场面。一个拾荒者居然也有阅读能力、有阅读兴趣,这使我感到自豪,感到我们取得成就不小。但是,一个有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人,怎么居然也在拾荒呢?这又使我感到羞愧,感到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今年上半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为共和国下一个50年的教育发展部署了任务、描绘了蓝图。我相信,这幅蓝图成为现实,将意味着中山桥下、西山桥上的拾荒者们全都能过上自立自足的生活、他们的儿女们全都能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将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都能像中山桥下那位虽然可怜但也可敬的“无领”,不仅有能力阅读,而且有兴趣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