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求知明理:日常生活的哲学思考

欧洲认同的历史性更新[10]——写在欧盟东扩前夕

字体:16+-

2002年12月13日,经历了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东扩谈判之后,当时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丹麦首相拉斯穆森激动地告诉记者们:“新欧洲诞生了!”

2003年1月22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华盛顿全国新闻俱乐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带头反对美国即将发动的伊拉克战争的德国和法国代表的是“老欧洲”,而支持美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波兰、罗马尼亚等国家,则代表了“新欧洲”。

同一个“新欧洲”的说法,在拉斯穆森和拉姆斯菲尔德的嘴里的含义大相径庭。本文拟分析两种“新欧洲”观念之间的区别所说的“新欧洲”的含义大相径庭,但都与我们正在见证着的欧洲认同的历史性更新有密切关系。本文拟对欧洲认同的这种历史性更新的内容和意义作简要的讨论。

拉斯穆森所说的“新欧洲”,是欧洲联盟15个老成员国和定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入盟的10个新成员国形成的整个欧盟。换句话说,欧盟东扩成为欧洲认同的历史性更新的最新契机。

在这次“东扩”之前,欧洲联盟及其前身欧洲共同体曾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的扩大。1973年,丹麦、爱尔兰和英国加入欧共体;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盟。这是欧盟的“北扩”。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这是欧共体的“南扩”。“北扩”吸纳的国家具有很高的生活水平和稳定的民主制度,与欧共体原有的成员国的差异不大,而“南扩”吸纳的国家则生活水平较低、民主制度的稳定性欠稳,与欧共体核心国家有较大差别。但从文化和意识形态上说,这些国家都属于西基督教文化圈,比较容易在文化上彼此认同。相对来说,在这次大规模东扩以前,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来自欧洲——确切些说,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大致相同的西欧——内部有以下几种欧洲观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