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史学论稿(增订本)(第七卷)

《帝王略论》

字体:16+-

——唐初史论的杰作[1]

唐初虞世南所撰的《帝王略论》一书,凡5卷,是中国史学史上较早的系统评论历代帝王的专书。然此书自元代以后,传布渐稀,以致清代学人于此书已不甚了然。所幸的是:敦煌文书中尚存其残卷一卷有余;唐人赵蕤所撰《长短经》,内中保存其部分佚文;而唐人马总所撰编年体通史《通历》10卷,则以《帝王略论》的有关评论分系于所述帝王事迹之末,从而保存了它的更多的佚文。1987年,我曾考察马总《通历》,进而考察《帝王略论》,认为后者确是唐初一部很有特色、很有价值的历史评论著作,堪为唐初史论的杰作之一。探索、诵读之间,既感其见解之独到,亦叹其湮没之甚久。掩卷沉思,撰为此文,供学术界同好和读者参考。

一、一个重要的问题

虞世南(558—638年),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他在少年及青年时代,受业于著名学者顾野王,属文则祖述徐陵,又随智永学书,笃志勤学,深得师辈真传,且有创新,声名远播。仕隋,先后任秘书郎和起居舍人。唐初,李世民引为秦府参军。唐太宗时,任著作郎,兼弘义馆学士,最后官至秘书监。他跟唐太宗在政治上有很深的关系,他们个人之间的友情也很重。史载:

太宗重其博识,每机务之隙,引之谈论,共观经史。世南虽容貌懦愞,若不胜衣,而志性抗烈,每论及古先帝王为政得失,必存规讽,多所补益。太宗尝谓侍臣曰:“朕因暇日与虞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之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若此,朕用嘉焉。群臣若皆世南,天下何忧不理。”[2]

前人曾经指出,唐太宗时,诤谏之臣非魏徵一人,这话是对的。别人且不说,虞世南就是一个。

值得注意的是,唐太宗跟虞世南经常讨论的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评论“古先帝王为政得失”,也就是唐太宗说的“商略古今”。唐太宗不愧是古代的英明君主,作为政治家,他对于历史,尤其是有关古今得失成败的经验教训,是非常重视的。这一点,吴兢《贞观政要》一书记载得尤为详尽。从虞世南来说,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李世民即位时,虞世南已经六十八九岁了,但他对于政治的关心,却没有减退。他一方面同唐太宗“商略古今”;另一方面又面对现实的政治,对山陵制度提出合理的建议,对山崩、地震、大水、彗星出现等自然现象都给予有利于启发唐太宗改进政治的解释,对于唐太宗的“好猎”也进行谏阻,等等。他这样做,越发赢得了唐太宗对他的亲近和尊重。唐太宗称赞虞世南有“五绝”: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学,四是文辞,五是书翰。唐太宗把“德行”“忠直”放在“五绝”的第一二位,说明他重才但更重德,同时也说明他是知人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