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史学论稿(增订本)(第七卷)

自序

字体:16+-

我研究唐代史学,断断续续,不觉已经十年。这十年的学术生涯,不论从哪方面看,固不可以曹雪芹说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相比附;但以自己的愚钝,确也是窗前、灯下、酷暑、严寒,不敢懈怠,并非是很轻松地度过来的。趁着本书的出版,我想讲讲我的认识及研究过程,也算是对自己这十年蹒跚而行的一个小结。

记得1977年春节后的一天,我去看望读研究生时的导师白寿彝先生。那时我还在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工作,我去向先生请教今后该着重读些什么书。先生未假思索,嘱咐我还是读点中国史学史方面的书。尽管日月逾迈,人事代谢,我已经从事好几年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工作了,但我过去却是跟白先生学习中国史学史的,这个事实不会改变。于是,此次会面就成了我真正走上研究中国史学史这条学术道路的契机。

大约经过一年左右的调查和思考,我决定从研究唐代史学入手。当时作这样的抉择,是基于以下一些考虑: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艺术高度发展时期,文学、史学、哲学、艺术等,都有名垂千古的大师和光彩夺目的成果。千余年来,对唐代文学(如诗歌、散文、传奇)、哲学(包括佛教哲学)、艺术(如书法、绘画、乐舞)的研究,代有其人,名家辈出,论著繁富。这种现象是令人兴奋的,它表明唐代文化确有其吸引人的魅力和奥秘。然而兴奋之余,我也不免有一点隐隐的惆怅:史学,作为唐代文化的一部分,虽也有众多的史家和辉煌的成就,但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却显得比较寥落。而前人之论中国古代史学者,或称颂马班,或赞扬魏晋,或褒奖两宋,似乎唐代除刘知幾、杜佑以外即无足道者。从唐代文化研究来看,这显然是一个缺陷;从中国史学研究来看,这也未必不是一种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