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

四 实践: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字体:16+-

所谓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既包括意识活动的过程;又包括意识活动过程所创造的观念,即意识活动的成果。主观世界不仅起于主体的心意,而且表现为主体的心意状态。人的愿望、情感、意志、目的、观念、信念、思维等,都是主观世界不同的存在形式。从总体上看,主观世界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客观世界则是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客观世界包括两个部分,即自然和社会。前者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客观存在,而非意识、观念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了“外部世界”或“物质的世界”,即客观世界。

主观世界不同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存在于人的意识活动之外,具有直接现实性,并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运动着。外部自然存在的物质基础在其自身,人的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是物质生产方式。主观世界则是以人脑为物质(生理)基础,以意识诸要素及其运动为机理的。主观世界存在于人脑之内,是主体意识活动所具有的智力、智慧、思维能力大小强弱的幅度、界限,以及它所能接受、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思维容量域。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具有异质性。这是其一。

其二,主观世界的发展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从根本上说,客观世界是主观世界的外在空间,客观世界决定主观世界,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然而,主观世界毕竟是一种非直接现实性的存在,起于心意之内的“由己性”使人们可以在心意之内随意组合、建构客体,从而使主观世界既可能在某些方面和状态上背离客观世界,发生幻想、错误;也可能超越客观世界,对未来存在做出超前反映。这样,就出现了主观世界的发展与客观世界的发展不完全同步的状态。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有着复杂的矛盾关系,主观世界一方面肯定、表现、反映着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又是对客观世界的偏离、否定和超越,二者始终交织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