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

第三节 范晔《后汉书》的成就

字体:16+-

一、范晔撰《后汉书》

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30]。善文章,精音乐,宋文帝时以才学为用,官至太子詹事。他撰《后汉书》始于宦途中元嘉九年(432年)左迁宣城太守之时。元嘉二十二年(445年),被人告发与谋立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为帝一案有牵连,以谋反罪入狱,被杀,时年四十八岁。其时,上距司马彪之卒约一百四十年、袁宏之卒约七十年。范晔在狱中作《与诸甥侄书》,阐说了他的为人、治学和撰写《后汉书》的一些重要情况,是一篇具有自序性质的文献。故《宋书·范晔传》全文收录了它。范晔治学,重在“至于所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认为:“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移其意”;主张“情志所托,故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他的治学态度和为文主张,在《后汉书》中得到具体的实践。他撰《后汉书》的全部计划,是要写成纪十卷、志十卷、传八十卷,合为一百卷。但他只完成了纪、传部分的九十卷就被捕入狱了,没有完成志的撰述。

范晔自己说:“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31]后人说他是“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又说他撰述中“至于屈伸荣辱之际,未尝不致意焉”[32]。这可能考虑到他身为庶子和宦途播迁的境遇,但范晔所谓“政恒觉其不可解”的话,似不必限于从个人境遇上去理解。范晔所提出的问题,还是在于从历史上去寻求关于现实政治中存在问题的答案。范晔撰《后汉书》时,至少有十种汉、晋史家所著后汉史作为参考。范晔自称,他的《后汉书》虽“博赡”不及班固《汉书》,但“整理未必愧也”;而其“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非但不愧之而已”。可见,范晔虽是据众家后汉史撰《后汉书》,而他的撰述目标却是以“最有高名”的《汉书》为参照的。他对于材料的整理之功和对于史事的评论精深,是《后汉书》的两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