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

第四节 体裁、求真、良史相统一的思想

字体:16+-

一、重视体裁的优良传统

中国古代史家对史书体裁一向是很重视的,他们在这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和创造性的论点。这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之一。通过对这一优良传统的分析,可以作如下几点概括:

第一,中国古代史家非常注意对各种史书体裁的特点进行分析。许多史家长时间内对编年体、纪传体孰优孰劣的辩难,对各种体裁长短得失的评论,以及对各种体裁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的分析,都是从不同的方面来把握某种史书体裁的特点。

第二,中国古代史家还注意于各种体裁间的互相吸收、综合。《史记》为纪传体之祖,实际是包含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在内的综合体。司马迁自己说是“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而成《史记》[76]。班固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77],撰成《史记》。他们说的,不仅是指《史记》的内容而言,也是就它的编撰形式来说的。杜佑《通典》以典章制度为中心,而在编撰形式上则是吸收并发展了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部分。古代史家注意于各种体裁间的互相吸收、综合,这是中国史书在编撰形式上不断有所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中国古代史家尤其注意于史书体裁的改进和创新。司马迁创立纪传体,这无疑是创新。《史记》以下的纪传体史书,在编撰形式上还是不断有所改进的。《汉书》改《史记》的“八书”为“十志”,《三国志》以纪传体叙三国史事,《晋书》以“载记”记少数民族政权历史,以及纪传体诸史在书志、类传方面的增减、变化等,都是对纪传体的改进。编年体从《春秋》到《汉纪》和《后汉纪》,典制体从《唐六典》到《通典》,也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改进和创新。史书体裁的改进和创新,不仅丰富了史书的编撰形式,而且也扩大了历史研究领域,意义极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