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后汉书》中的类传,是继《史记》、《汉书》中的类传之后,有重要史学价值的撰述,在内容上和思想上对后世历代正史的编撰有很大的影响。对范晔来说,这也是他的历史视野和社会视野的重要反映。
在范晔的《后汉书》之前,司马迁的《史记》撰有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日者、龟策、货殖等类传,《史记·刺客列传》也是属于类传之列的;班固的《汉书》撰有儒林、循吏、酷吏、货殖、游侠、佞幸、外戚等类传。以上,《史记》凡十种类传;《汉书》删去滑稽、日者、龟策、刺客四传,增外戚传,凡七种类传。《三国志》成书早于《后汉书》,有的说者认为《三国志》撰有方伎、后妃、王公等类传[56];其实,陈寿的类传意识是很淡薄的,今人把上述有关人物的传记视为类传似觉勉强。
范晔《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在类传的撰述上有突出成就的皇朝史。它继承了《史记》、《汉书》中的循吏、酷吏、儒林等传,删去了《史记》、《汉书》中的刺客、游侠、滑稽、货殖、外戚等传,增写了宦者、文苑、独行、方术、逸民、列女等传,《后汉书·党锢传》亦应以类传看待。总上,《后汉书》有类传十种。由此可见,范晔《后汉书》的类传撰述,一方面有对前史的继承,一方面又有许多创新。
《史记》、《汉书》、《后汉书》在类传的编次上多有不同。《史记》的十种类传,除《刺客列传》编于《吕不韦列传》、《李斯列传》之间外,其余九种均编于书后,居《太史公自序》之前;而《循吏列传》与《儒林列传》之间则有《汲郑列传》,《酷吏列传》与《游侠列传》之间则有《大宛列传》,即诸类传并不完全依次相衔。《汉书》的类传基本上是依次衔接的;其中只有一个例外,即《外戚传》与《元后传》、《王莽传》三篇相连属,编于书后《叙传》之前。《汉书》这种编次,是为了突出外戚在西汉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与特殊作用。《后汉书》类传的编次,大致采用与《汉书》相同的做法,只是《党锢列传》的编次稍稍提前,以便与有关人物传记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