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同一君主的前期和后期相比。虞世南认为,有些君主在“平天下”以后,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甚至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或因思想情趣的转移,或因其受到自身的才能与智力所限,呈现出不同的情形。下面是《帝王略论》关于晋武帝的一段议论:
公子曰:武帝克平江表,混一宇内,可谓晋之明主乎?
这一段话,指出了“平一天下”与“创业垂统”是不完全相同的两回事,打天下的人未必能守天下。这一点,唐初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是有清醒的认识的,唐太宗就跟群臣讨论过“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的问题[101]。虞世南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评论晋武帝的,指出他的“创业垂统,其道则阙”,因而他“平吴之后,怠于政事”,终于把“国风”弄到“智士永叹,有识寒心”的地步,在他死后不久西晋就灭亡了。这跟“明主”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了。
作者认为,在这方面,隋文帝与晋武帝是有某些相似之处的,但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他评论隋文帝说:
公子曰:隋文起自布衣,据有神器,西定庸蜀,南平江表,比于晋武,可为俦乎?
先生曰:隋文因外戚之重,值周室之衰,负图作宰,遂膺宝器。留心政理,务从恩泽,故能绥抚新旧,纬宁遐迩,文武之制,皆有可观。及克定江淮,一同书轨,率土黎庶,企仰太平;自金陵绝灭,王心奢汰,虽威加四海,而情坠万机,荆璧填于内府,吴姬满于椒掖。仁寿雕饰,事埒倾宫,万姓力殚,中人产竭。加以猜忌心起,巫蛊事兴,戮爱子之妃,离上相之母,纲纪已紊,礼教斯亡,牝鸡晨响,皇支剿绝,废黜不辜,树立非所,功臣良佐,剪灭无遗。季年之失,多于晋武,卜世不永,岂不宜乎。[102]
这里,作者首先指出隋文帝并非是从一般“布衣”而登上皇帝宝座的,他是以外戚身份夺得统治权的。但是,隋文帝跟晋武帝有一点是十分相似的,即“自金陵绝灭,王心奢汰”,一面聚集财富,一面走向奢侈,以致“万姓力殚,中人产竭”,政治上的紊乱跟前期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他跟晋武帝相比,终究也还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季年之失,多于晋武”,比后者还要荒唐。值得注意的是,隋文帝以隋代周时,虞世南已是二十三四岁的青年了,他在仕途上亲身经历了隋的统一、强盛和灭亡,他对隋文帝的评价实际上是当代人评论当代人,其感受自然分外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