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白寿彝先生生前主编的《中国史学史》的第三卷,其内容是论述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发展的总相及主要成就。
本卷在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的表述方面,大致遵循白寿彝先生在第一卷的导论中所提出的关于中国史学史撰写的总的思路,而在具体的论述和有关的评论方面,则较多地反映了本卷作者自己的学术积累和研究心得。
本卷第一章,是全书的总纲,所论历史特点,是综括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所论史学发展趋势,是概括这个时期史学之总的面貌,其中提出的三个阶段、六个转折、三个创新,是对这个总的面貌所做的粗线条式的勾勒。
第二、第三章,是介绍和评论这个时期产生的十三部“正史”,由于它们占据了现存“二十四史”的半数以上,对于记述中华文明之历史进程具有重大作用、重大意义,故用较多的篇幅予以介绍和评论。
第四、第五、第六、第九章,或论这个时期史学发展的某一重大转折,或论某一显著创新,或论某一时代特点,都是对第一章总纲部分的展开和深入,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了这个时期史学发展的生动、活泼的面貌。
第七、第八两章,论述刘知幾的《史通》和杜佑的《通典》,前者是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后者是典制体史书的典范之作,前者在史学理论方面多有创见,后者在历史理论方面不乏新的突破,在中国史学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故各立专章,予以阐述。
第十、第十一章,即最后两章,是试图综述这个时期的史学在理论上的成就,前者是关于史学理论方面的成就,后者是关于历史理论方面的成就。它们更多地反映了本卷在内容上和撰述上的特点。
本卷结构和撰述宗旨,大抵如此。
我在撰写本卷书稿的过程中,黄静博士帮助我在电脑上做了一些文字的录入和内容编次的工作;在书稿撰写的后期,博士研究生曹守亮帮助我做了大量的文字内容录入的工作,博士研究生马艳辉帮助我做了一些校对、调整的工作。刘治立副教授、刘开军同学协助我校阅了全部清样。我向他们表示感谢!责任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张美娣编审,多年来始终关注六卷本《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写,给予包括本卷作者在内的有关作者多方面的指导和鼓励。我向她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