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末修撰,一十六年”
李大师撰写南北朝史的著述之志,因未曾实现而引为“没齿之恨”。这在李延寿的思想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为此,他总感到很不平静。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他后来的史学事业,就是从这里萌发的。因为像他这样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史学家,是不能不考虑到继承父亲遗志,完成先人未竟的事业的。如他所说:“既家有旧本,思欲追终先志”[14]。这话,虽然说得简单,但分量却非常重。这就是说,他决心接过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只是刚刚开始做的事情,继续做下去,直到取得成功。否则,就谈不到什么“追终先志”了。可见,这两句话,真是一字千钧啊!
李延寿撰《南史》和《北史》,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据我看,这个过程大致有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到贞观五年(631年)。这期间,李延寿参加了修撰《隋书》的工作;与此同时,梁、陈、齐、周诸史的修撰工作都在进行,皇家史馆集中了有关这些方面的许多历史资料。李延寿利用这个极好的机会,在修撰《隋书》的同时,特别留心于那些他未曾见到过的“齐、梁、陈、周、隋五代旧事”的资料,并“昼夜抄录之”。李延寿如饥似渴地收集这方面的历史资料,有一个直接的原因:他父亲当年准备撰写南北朝史的时候,所能见到的,只有宋、齐、梁、魏四朝的历史资料,“自余竟无所得”,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撰述工作的进行。现在,李延寿得以参加修撰“五代史”,能够见到许多新的资料,对于这样一个极其有利的条件,他怎么会轻易放过呢?于是就废寝忘食地阅读和抄录。然而,正在这时,李延寿的母亲去世了,他不得不离开史馆,中辍了阅读和抄录史料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