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约同时代人中有不少史学家,《齐书》撰者萧子显是其中留下了著作的史家。
萧子显(487—537年),字景阳,南朝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是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他十几岁时,萧齐被萧梁所取代。梁武帝萧衍的父亲萧顺之是萧道成的族弟,萧子显是比萧衍晚一辈的人,但他们很早就分支了。在梁朝,萧子显以自己的才华、风度和谈吐的出众,始终受到梁武帝的礼遇和信任,官至吏部尚书,后出为吴兴太守。子显善为诗赋,颇好辞藻。沈约读了他的《鸿序赋》,盛赞它是:“可谓得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这是说他有班固之才。梁武帝读了他的诗也说“可谓才子”。但萧子显的主要成就还在于史学。他一生写了五部史书:《后汉书》一百卷,《晋史草》三十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他同沈约一样,很重视东汉以来的历史。这些著述除《齐书》外都亡佚了。
萧子显撰《齐书》是得到梁武帝的同意的。据刘知幾说,他撰《齐书》是在天监年间(502—519年),也就是在萧子显三十一二岁以前。后人为区别萧子显《齐书》和唐初李百药《齐书》,称前者为《南齐书》、后者为《北齐书》。萧子显撰《南齐书》,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还是不少的。早在齐明帝时,檀超和江淹奉诏修本朝史,他们制订了齐史的体例,但没有完成修撰工作。此外,还有熊襄的《齐纪》、吴均的《齐春秋》和江淹的《齐史》十志。萧子显的撰述,在体例上“本(檀)超、(江)淹之旧而小变之”,在内容上兼采诸家成果,著成《南齐书》六十卷。它包括帝纪八卷,除追叙萧道成在刘宋末年的政治活动外,主要记萧齐皇朝(479—502年)的二十三年间的史事。志八篇十一卷,或上承刘宋,或起自萧齐,断限明快,但内容单薄。列传四十卷,改前史循吏、良吏为《良政传》,佞幸、恩幸为《幸臣传》,文苑为《文学传》,隐逸为《高逸传》;而以《魏虏传》记北魏史事,这在性质上同于《宋书·索虏传》。另有《序录》一卷,已佚。全书今存五十九卷。萧子显作为齐的宗室、梁的宠臣,所以他在《南齐书》中一方面要为萧道成回护,一方面又要替萧衍掩饰。他写宋、齐之际的历史,当然不能直接写出萧道成的篡夺之事,只能闪烁其词,微露痕迹;他写齐、梁之际的历史,则用很多篇幅揭露齐主恶迹,以说明萧衍代齐的合理。这是他作为齐之子孙、梁之臣子的苦心,也反映出他在史学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