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史家特别是中唐和晚唐的一些史家,有不少人着意于通史的撰述,这是历史时代的要求,也是史学发展的趋势。
从历史时代的要求来看,隋唐统一的政治局面,尤其是唐皇朝的统一政治局面,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这就赋予当时的史学家一种比他们前辈更大的气魄和胸怀,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视野投向遥远的古代和自古迄今的历史进程。李大师的“编年以备南北”的撰述思想,无疑是隋唐统一政治局面的要求和反映;而李延寿纂南朝四史为一史、北朝四史为一史的撰述成果,也只有在统一的局面下才能产生。杜佑著《通典》,采五经群史,上自远古,下至当世,分门别类,举其始终,历代典章制度及群士论议,条分缕析,一一备载。此种宏大气魄,不能不跟统一的唐皇朝的历史和现实有密切的关联。诚如白居易在他所起草的一道任命史官的诏书中说的那样:“庶职之重者,其史氏欤!历代以来,甚难其选。非雄文博学,辅之以通识者,则无以称命。”[45]白居易的话,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历史时代对史学家的要求,这个要求的核心就是“通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历史时代的要求还表现在它向史学家提出了现实问题,需要史学家做出回答。唐代中叶以后,社会急剧动**,唐皇朝的“盛世”已经结束。怎样医治社会的疮痍?怎样复兴人们记忆中的“盛世”?于是,诗人在咏叹和呼号,思想家在思考和论证,政治家在谋求改革,而史学家也必须对历史和现实做出总结和说明。正因为如此,杜佑撰《通典》是以“征诸人事,将施有政”[46]为其宗旨,以“详古今之要,酌时宜可行”[47]为撰述上的具体要求,以达到“经邦”、“致用”[48]的目的。同样,马总撰《通历》,叙历代“世纪兴灭,粗述其君臣贤否”;姚康撰《统史》,“纂帝王美政、善事、诏令可利于时者”[49],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