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学

三、直书与曲笔的斗争

字体:16+-

“直书”与“曲笔”,是中国史学史上两种不同的传统和学风。它们之间的对立,不仅反映了不同的治史方法,而且往往也反映着不同的历史观点和政治观点。在唐代史学中,这种情况是非常突出的。刘知幾著《史通》中的《直书》与《曲笔》两篇,所发的精辟议论,固然是对史学上“直书”与“曲笔”的总结,但也是有感而发,针对唐代史学中的实际情况的。

刘知幾认为:一个史家,若能“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定会受到人们的钦佩和纪念,故其“遗芳余烈,人到于今称之”[48]。相反,那些“舞词弄札,饰非文过”,“事每凭虚,词多乌有”,“用舍由乎笔端”,采取种种方法“曲笔”作史的人,实在不配称为史家,而是“记言之奸贼,载笔之凶人”[49]。他称颂“直书”,鄙夷“曲笔”,好恶褒贬,跃然纸上。

刘知幾是唐代著名的史学家,他“三为史臣,再入东观”[50],长期担任史职,兼修国史,可算是名位显赫了。然而,他却一度要求辞去史职,决心从事私人著述。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史官注记,多取禀监修,杨令公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一国三公,适从何在?”[51]他终因“病长官多,意尚不一”,“乃奏记求罢去”[52]。可见对于一个正直的史家来说,还有比名位更重要的东西:历史学家的气节。从刘知幾的史学活动及其在宦途上的经历,我们也窥见到在唐代史学领域中“直书”与“曲笔”的斗争。因此,了解唐代史学中“直书”与“曲笔”对立、斗争的某些具体情况,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总结中国史学史上这一规律性的现象。

唐代,是中国史学领域果实累累、大放异彩的时期,其成就是极为可观的。但是,曲笔作史者往往亦不乏其人,从而在唐代史学上投下重重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