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和各种名目的别传的大量涌现,也是这个时期社会历史的特点在史学上的突出反映,也是门阀的政治要求和意识形态在史学上的表现形式。
刘知幾《史通·杂述》篇说:“高门华胄,奕世载德,才子承家,思显父母。由是纪其先烈,贻厥后来,若扬雄《家牒》、殷敬《世传》、《孙氏谱记》、《陆宗系历》。此之谓家史者也。”这里,刘知幾道出了家史的性质,它主要出自“高门华胄”,它的作用是“思显父母”、“贻厥后来”。但他举出的扬、殷、孙、陆四例,是把家史同谱牒合而论之的。《隋书·经籍志》史部以家史入“杂传”类,因家史多以“家传”为名。今从《隋志》,举而论之。
《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自《李氏家传》以下,至《何氏家传》止,共著录家史二十九种,多为两晋南北朝人所撰,如《王朗王肃家传》、《太原王氏家传》、江祚《江氏家传》、裴松之《裴氏家传》、曹毗《曹氏家传》、范汪《范氏家传》、纪友《纪氏家传》、明粲《明氏世录》、王褒《王氏江左世家传》等。南朝梁人刘孝标《世说新语注》引用家传八种,其中《荀氏家传》、《袁氏家传》、《李氏家传》、《谢车骑家传》、《顾恺之家传》五种《隋书》未著录[78]。这三十四种家史,基本上都已不存,其中少数几种在《世说新语注》也只存片言只语。但是,如前文所说,《宋书》和《魏书》的列传,往往以子孙附于父祖而传,一传多至三四十以至五六十人,从中不难窥见这种家传的形式。
《隋志》在家传中还著录了明岌《明氏家训》一种,说明“家传”、“家训”有内在的联系。《明氏家训》所记内容,已不可详论。从今存北齐颜之推所撰《颜氏家训》来看,“家传”重在讲家族历史,“家训”重在讲家门风教。炫耀家史和重视家风,对于每一个具体的“高门华胄”来说,正是“纪其先烈,贻厥后来”的两个相互配合的方面。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序致》篇开宗明义地写道:“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吾家风教,素为整密。……故留此二十篇,以为汝曹后车耳。”[79]颜之推长期生活在南朝,后入北齐,从他的这些话中,可以看出当时南北门阀地主所以如此重视家史撰述的社会原因,以及这些家史撰述又怎样反转过来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