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门阀地主占统治地位。重视谱牒和礼书,是这个时代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方面的两个特点。
礼书的纂修,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的一个突出表现,它与谱牒之学的兴盛、衰落大致是同步的。我们可以说,礼书、谱牒的命运是同门阀的命运相始终的。
门阀尚礼,是这时期礼书逐渐繁盛起来的重要原因。其礼书之纂修,显示出两个特点:一是赋予礼以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二是赋予它越来越细密的繁文缛节。
司马迁对礼的看法是:“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他又说:“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80]在司马迁看来,礼的制定,是“人道”的需要,是划分人的等级的原则,是“整齐”社会秩序的依据。这里,并无任何神秘的色彩。班固著《汉书》,其《礼乐志》便赋予礼较多的内涵,他写道:“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81]这样,班固就把礼与“通神明”联系起来,从而赋予礼以某种神秘的色彩。《史记》、《汉书》关于礼的记述,也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比较简略。《史记·礼书》仅有一卷,《汉书》是以礼、乐合志,总为一卷。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史学家们关于礼的认识与表述,一般说来,都是循着上述两个特点在发展的。
南北朝时期,沈约撰《宋书》,其《礼志》多达五卷;魏收撰《魏书》,其《礼志》也有四卷。此二志所记,有关于礼制者,有关于议礼制者,均烦琐、冗长,而尤重于祭、丧之礼。《宋书·礼志》上起魏晋,以明相因之义。《魏书·礼志》只叙北魏-东魏,但其有关礼制之根据,往往引证两汉。值得注意的是,魏收对于礼,是强调了“本于人心,会于神道”[83],而沈约反倒未曾如此,或如同班固那样,把礼同“通神明”联系起来[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