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帝国主义境遇中也存在启蒙问题,文化启蒙的过程伴随着文化殖民。无论是近代、现代,还是当代,启蒙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康德强调启蒙是使人从不成熟状态中解放出来,大胆运用自己的知性;哈贝马斯把启蒙作为“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来考察,提出要完善启蒙;福柯把启蒙当作一种态度、一种气质,强调启蒙的批判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把启蒙看作神话,通过分析文化工业和反犹太主义强调启蒙的蒙骗性、统治性、极权性。在汉语中,“启”即打开,“蒙”即蒙昧。作为一个英文词汇,“enlighten”(启蒙)的词根是“light”(光),“light”的形容词含义是“明亮”,动词的含义是“点燃”、“使发光”。作为动词的“lighten”的含义是“使……明亮”,这样,“enlighten”(启蒙)就是指通过开导而使人摆脱无知、迷信和愚昧的境地。
在西方思想史上,关于启蒙的经典定义无疑来自于康德。在《回答一个问题:何为启蒙》一文中,康德是这样界定启蒙的:“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有的译者译为未成年——引者注)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有的译者译为知性、理性——引者注)无能为力。”为了摆脱这种不成熟状态,康德强调要“Sapere 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57]在康德看来,有些人的不成熟状态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在自然意义上已不再需要别人的引导之后,他们却仍然摆脱不了这种不成熟状态,其原因乃在于自身的“胆怯”和“懒惰”,由于自己没有决心和勇气来运用“自己的理智”,于是乎那些所谓“监护人”便替他们做主并引导、监护他们。康德告诉我们,那些所谓“监护人”总是在利用人们的“胆怯”和“懒惰”这一弱点,使人们安于精神上不成熟的现状,从而需要“监护人”为他做主,需要“监护人”的监护。在此情况下,就需通过启蒙来帮助人们走出不成熟状态,走向敢于运用自己的理性的成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