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曾指出:"我坚决地相信,如果我们不把握着下面这个思想,那么我们将一点也不懂得原始艺术的历史: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20]普列汉诺夫引用了大量人类学的材料论证了自己的论点。在这方面,希尔恩的基本观点与他不谋而合,都把功利性看成是艺术起源的核心。
首先,希尔恩明确反对"艺术无利害关系"说,强调艺术和艺术作品的非审美性。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席勒等人认为,真正的艺术只有自身的目的,他们反对任何外在的目的,反对艺术涉及利害关系。在希尔恩看来,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真正的艺术并不是只具有纯粹的审美目的。在原始艺术中,装饰艺术是最典型的形式。"在一个部落的装饰艺术被仔细考察的每一场合中,对我们来说仅仅是修饰的东西对于正在被谈论的种族来说,却充满了实用的、非审美的意义,这是很明显的。"[21]不仅装饰艺术,而且一切艺术形式都起源于功利的目的,而其审美的目的只是偶然的兴趣,当然,这种偶然兴趣是独立于直接功利的兴趣的。只有在非审美的基础上,艺术的审美特性才逐渐发展起来。"例如,即使诗主要是带有叙述历史的目的被写成的,它们也必定会给诗人和读者提供把它们作为纯艺术品来考虑的机会。正如道德感最初完全是在非伦理的行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样,美感的精练化也被艺术作品所促进,而艺术品本身则可能完全服务于非审美的目的。"[22]只要把希尔恩的这番话与上面所引的普列汉诺夫的话对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希尔恩对艺术非审美性的强调,对于艺术从非审美到审美的过渡的论述,充分揭示了艺术起源的功利性以及艺术向审美活动过渡的必然性。他的基本思路与普列汉诺夫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