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5卷 十九世纪美学

第三节 艺术对世界的掌握方式

字体:16+-

在《导言》里,马克思还提出了关于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问题,这就涉及艺术的根本特性问题。马克思是在论及政治经济学掌握世界方法时提出如下观点的: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思想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49]

马克思在这里,虽未直接论述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但是他把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与政治经济学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三种掌握世界的方式作了明确的区分,这就使我们有可能对这四种掌握世界的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并从中推出马克思心目中艺术掌握世界方式的特点。

首先看政治经济学掌握世界的方式。上面引文中,这种政治经济学的掌握方式是人的头脑通过"思维"活动把世界作为"整体"来掌握,这也就是辩证思维的掌握方式。辩证思维的掌握方式同日常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理性认识过程不同。这里马克思区分了两种"具体"。后者的"具体"只是指感性事物的直观表象,是思维的逻辑起点;而前者的"具体"则是思维对对象作整体把握所达到的多样统一的逻辑结果。马克思进而指出了思维把握现实的两条不同道路,第一条是从完整的表象出发,向抽象的规定蒸发:第二条则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第一条道路上,思维只是抽象和分析的过程,"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只能达到对具体事物的逻辑概括和一般规定,而抛弃了它的丰富多样性,因而是对事物片面的、表面的反映。马克思认为,17世纪政治经济学家走的就是这条道路。他们往往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程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这似乎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在马克思看来,"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因此,如果从人口着手,就只是从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出发,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只是一些最简单的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割裂、肢解完整事物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或黑格尔所说的"知性思维"方式。而马克思则主张第二条路,就是把上述逻辑行程颠倒过来,通过辩证综合,由抽象一步步向具体上升,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的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例如搞清楚雇佣劳动和资本,也就容易弄清楚什么是阶级,直到最后回到"人口",此时,人口已不是一个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关系的规定的丰富的整体了。这是因为"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因此它在思维中表现为综合的过程,表现为结果,而不是表现为起点"[50]。这是与形而上学知性思维方式对立的辩证思维或整体思维方式,这也是马克思所说的政治经济学掌握世界的唯一正确的方式。当然,也是哲学、史学等一切理论思维正确地从整体上把握世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