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艺术的审美本质时,别林斯基还首创并一以贯之地阐述了"形象思维"的思想。形象思维论是别林斯基对艺术审美特质认识深化的必然产物,也是其对美学理论的独特的重大贡献。
在《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和《弗拉季米尔·别涅季克托夫诗集》(1835年)中,别林斯基已经孕育了有关"形象思维"的观点。他认为,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感情来承受他要表达的概念。"这概念逐渐显现在他的眼前,化为生动的形象,变成典范……这些形象,这些典范,挨次地怀胎、成熟、显现;最后,诗人已经看见了他们,和他们谈话,熟知他们的言语、行动、姿态、步调、容貌,从多方面整个儿看见他们,亲眼目睹,清楚得如同白昼迎面相逢;在笔尖赋予他们形式之前就看见了他们,正像拉斐尔在用画笔把玛董娜的形象移置于画布之前,先已看见了这个天上的神造的形象一样,也正像莫扎特、贝多芬、海顿在用笔把音符移写到纸上之前,先已听到了这些从灵魂里激发出来的神妙的音响一样。"[30]在此,别林斯基已把艺术创造的思维活动描述为一系列形象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概念的排列和推演,这种描述且已超越了传统美学中对想象功能的界定。他在评论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中的诗句时,赞叹道:"这才是诗歌中的思想呢!这不是议论,不是叙述,不是三段论法——这是喜悦、欢乐、忧郁、惆怅、绝望、号泣!"[31]在那里,每一句诗都是思想,因为每一句诗都包含着感情的缘故。"思想消灭在感情里,感情又消灭在思想里;从这相互的消灭就产生了高度的艺术性。"[32]这里又把艺术家在创作时思维活动中的情感活动凸显出来,这正是形象思维的重要特点,即思想与感情在形象中的交融,而这种相互融合就产生出艺术性。至此,形象思维论已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