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五节 阿多诺:现代性批判与否定的美学

字体:16+-

泰奥多·W·阿多诺(Theode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年),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宗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父亲为犹太富商,母亲为歌唱家。早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兼修哲学、音乐、心理学、哲学,1925年以论文《胡塞尔现象学对物体与意识的超越》获哲学博士学位,1931年以论文《克尔凯郭尔:审美建构》取得大学授课资格;1938年流亡美国,作为纽约社会研究所正式研究员从事社会学与哲学研究,1949年返回法兰克福,与霍克海姆等一起重建社会研究所,1959年接替霍克海姆继任社会研究所所长,1969年年初与左派学生发生冲突,不久在瑞士于抑郁中去世。阿多诺主要著作有:《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断》(与霍克海姆合著,1947年)、《最低限度的道德》(1951年)、《棱镜:文化批判与社会》(1955年)、《音乐社会学导论》(1962年)、《否定辩证法》(1966年)、《美学理论》(遗著,1970年)等。

一 现代性批判者

阿多诺涉猎广泛,在哲学、社会学、音乐、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刻思考和重要贡献,被誉为“法兰克福学派跨学科研究的化身”[1];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纳粹法西斯主义、奥斯维辛大屠杀、斯大林主义以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尤其是美国的文化工业,阿多诺终其一生不曾钝弱其激烈的社会批判锋芒,被称为20世纪独立批判思想家的代表、“我们自己这个时代的分析家”[2]实为名至实归,而其诸如“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之类格言也为后世广为流传。阿多诺生前即为法兰克福学派一代宗师,其去世被认为标志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终结、“代表了批判理论的终点”[3],身后又因其批判的激进、文风的奇诡以及理论话语的深刻和复杂而陷于阐释性争议之中,以至于被认为“20世纪晚期很少有知识分子像阿多诺那样受到如此大的批判性关注”。[4]在阿多诺著作阐释中,美国新左派发现了政治批评,文化研究阐释出后现代主义,反对哈贝马斯的看到了后结构主义,阿多诺的支持者则呼吁回到阿多诺的回归。[5]阿多诺是现代主义者,还是后现代主义者,抑或后现代主义的先驱,这成为后现代语境中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