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三节 沃林格的艺术理论

字体:16+-

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年),德国美学家、艺术史家。严格地说,沃林格并不直接属于德索、乌提兹的艺术科学论派,因为他本人并未直接就美学与艺术科学要不要分开的问题发表过明确意见。但是,他一生致力于研究和探索艺术(主要是造型艺术)和艺术史的规律,在艺术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20世纪的表现派艺术乃至整个现代派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就研究方向而言,沃林格的艺术理论是与德索他们一致的,而明显不同于单纯讨论美与审美本质的传统美学。因此,李斯托威尔把沃林格的美学观点仍归入“艺术科学论”里,他说:“沃林格认为心理学美学把狭义的美当成它的研究对象,从而把它过去的研究局限在欧洲的古典艺术,因此,一种研究其他不同风格的新的艺术科学就很需要了。”[1]沃林格的主要著作有:《抽象与移情》(1908年)、《哥特艺术的形式》(1911年)、《木板油画的来源》(1924年)及《希腊文化与哥特艺术》等,其中《抽象与移情》一书影响最大,被视为现代派艺术尤其是表现派绘画艺术的理论纲领。

一 作为艺术本质的“世界感”与“艺术意志”

沃林格的艺术本质论是在继承吸收奥地利艺术史家里格尔(A.Riegl)的“艺术意志”论和批判塞姆佩尔的唯物主义艺术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塞姆佩尔的唯物主义观点“一刻也没有脱离过迂腐的模仿说”,它“抹杀了作为一切艺术创造之起点和目的的真正的心理内容”,“过分看重艺术的这种附属要素,就很难再深入到艺术作品的最内在本质中”,因而“是对进步的敌视和简单思维的大本营所在”。[2]在他看来,塞姆佩尔的艺术唯物论只看到原始艺术中的功利目的、原始材料和技巧三要素,因而把艺术史归结为技巧演变史;只强调艺术源于人的模仿本能,而无视人的心理需要。他认为,“真正的美学并不触及模仿本能这种人类的基本欲求,而且,模仿本能的实现原则上是与艺术丝毫不相关的”;“真正的艺术在任何时候都满足了一种深层的心理需要”,“艺术根植于人的心理需要而且满足了人的心理需要”;据此,人们对艺术的迷狂和艺术的本质,“只有从心理学角度才能去解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