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艺术史家,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年)在西方名噪一时。与沃林格相似,他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艺术史的美学研究之中。他生于瑞士,曾在巴塞尔大学、柏林大学和慕尼黑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巴塞尔大学、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苏黎世大学担任教授。他的代表作是《艺术史原理》(1915年,中译本更名为《艺术风格学》)。此外,他还著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1888年)、《古典艺术》(1899年)、《阿尔伯里希特·丢勒的艺术》(1905年)等。
沃尔夫林的美学思想深受德国艺术批评家费德勒(Konrad Fiedler,1841—1895年)、德国雕刻家、艺术理论家希尔德布兰特(Adolf Hildebrand,1847—1921年)以及乃师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1818—1897年)的影响。费德勒的美学理论源于赫尔巴特形式主义美学派,他主张把非艺术成分同纯艺术形式彻底分开,只承认色彩、明暗、形式等艺术形式方面的要素对绘画艺术所具有的意义,提出了一种“纯可视性”(pure visibility)的美学原则,把艺术的本质界定为艺术形式。希尔德布兰特对费德勒的理论作了某种修正并运用于对雕塑艺术的研究。布克哈特则以严密的美学分析和文化史研究见长,他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已成为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经典文献。沃尔夫林融合了费德勒、希尔德布兰特、布克哈特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对艺术史的研究方面另辟蹊径,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被认为是纯粹视觉符号的首要发现者,并被誉为继温克尔曼、布克哈特之后的第三位伟大的艺术史学家,对西方艺术史研究和美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 艺术史研究的新途径:从艺术形式研究艺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