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6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上

第二节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

字体:16+-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年),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诞生于瑞士康斯坦斯湖区的小镇基斯威勒。

荣格从小对生物学、动物学及古生物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只是在长大成人之后,他的兴趣才转向医学。他在法国巴塞尔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在苏黎世大学的精神病治疗中心任医师。1902年他撰写了题为《论神秘现象的心理学及病理学》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05年起,他任心理学讲师,1907年与弗洛伊德结识,成为后者的得意门生,1908年与弗洛伊德共同创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曾担任会长。荣格与弗洛伊德之间的密切关系仅维持了六年,1913年他同弗洛伊德决裂,建立了他的分析心理学。荣格与弗洛伊德的主要思想分歧是在关于“力比多”和“无意识”的见解上。他认为“力比多”的内涵不仅仅是性欲的内驱力,更主要的是一种更为普遍、基本的生命力,无意识也不仅仅包含个体无意识,还包含更为重要的集体无意识,也正是在与弗洛伊德决裂的这一年荣格辞去了大学的讲师职务,潜心于科学研究和著作。

荣格一生曾多次与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接触,足迹遍及亚、非、美洲,通过与原始民族的交往,他意欲发现现代西方人与原始民族之间潜意识心灵的异同。此外,他对亚洲文化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印度文化深为祟仰,对佛教、老子与孔子的学说颇为着迷。至于对希腊罗马神话、基督教神秘主义、犹太教的神秘哲学、炼丹术等,他更是潜心研究,心领神会。哲学是这位精神病学家的另一个极为感兴趣的领地,历史上的伟大哲人如柏拉图、圣奥古斯丁、尼采等无疑影响了他。所有这些特殊的经历和背景决定了荣格的心理学思想具有浓厚思辨的、神秘的、原始文化和宗教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