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7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下

第六节 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美学

字体:16+-

拉康(Jacques Lacan,1901—1981年),法国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精神分析学批评家、美学家。他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哲学,又在巴黎大学学习精神分析学,后从事精神分析的教学和医疗工作。其主要著作有:《文集》(四卷,1966年)、《自我的语言》(1968年)、《精神分析学的四个基本概念》(1973年)等。其思想曾受到结构主义的重大影响,被认为是结构主义的精神分析美学、文论的主要代表。

拉康本人作为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是比较清楚的。在他看来,弗洛伊德主义固然对美学、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理论上的不完善却有碍于它的传播和发展,必须同时从内部和外部对它进行反驳和修正。他作为哲学家,试图借助于结构主义的“科学力量”来修正精神分析学的过分主观性和任意性。具体说来,拉康运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就与人的主体问题有关的所有方面,尤其是无意识与语言的关系问题,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改造和重新阐释,提出了自己的阅读和批评策略,实现了对传统精神分析学的一次“语言革命”。他既反对精神分析学的“医学化”、“科学化”和行为主义,又反对萨特对精神分析所作的解释,从而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美学。

一 语言和无意识

无意识是弗洛伊德主义的核心概念,也是精神分析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但拉康却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重点地重新阐释了无意识概念。

首先,拉康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无意识先于语言这一观点。他不仅认为这两者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而且还把无意识看作是语言的产物。拉康有句名言:“无意识就是非我的话语。”[52]这句话带有纲领性,它把无意识和语言看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伯仲、高下的东西,并用话语来设定无意识的范围。实际上,这句话一是表达了无意识与语言一样不是自我内在的心理活动或机制,而是自我与非我间的(主体间的)关系,或共有的东西,因而包含着“他性”;二是暗示了语言实际上先于无意识心理体验,或由言语行为才产生了无意识。正如詹姆逊在分析这句话的时候指出的,“大体上我们可以说使用语言的情况不仅包含了先于非我的全部经验的他性这一抽象范畴,不仅还要有一个实际存在的、具体的他人,而且除了这两名以外,还包含一个第三者,即本人自己的另一个自我”,考虑到这种非我的语言经验,可以认识到“在言语行为中他性本身就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无意识空出了一个重要的位置”[53],换言之,是言语行为中的他性为无意识的发生创设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