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7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下

第二节 尧斯的效果史观和审美经验论

字体:16+-

尧斯(Hans Robert Jauss,1921—1997年)是联邦德国康斯坦茨大学法国文学教授,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代表之一。

尧斯是作为法国文学专家走上接受美学论坛的,所以,他对文学史研究的关心胜于对理论本身的关心。从《文学史作为向文学理论的挑战》起,他的一系列论文都围绕“文学史研究”这个中心课题,接受美学的理论要点就在这些研究中产生。这些论文后来汇集成《论接受美学》一书于20世纪70年代初出版,可以代表他第一时期的思想。第二时期,是他接受美学思想发展深化的时期,研究的中心课题移向审美经验及其历史,以1979年出版的《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一书为代表作。现拟按两个时期分述尧斯的美学理论。

一 对“文学史悖论”的解答

第一时期,尧斯接受美学理论的中心目标是解决所谓“文学史悖论”,即批判种种把文学与社会历史、对文学的美学思考与历史思考对立起来、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重建文学与历史之间的本质联系。[8]

尧斯重点论述了自己对“文学的历史性”的独特看法。在这个问题上,他首先批判了实证论的“历史客观主义”的观点。实证论的文学史观,认为文学的历史性就在于“对独立绝缘的过去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作‘客观的’描述”,以为把大量文学现象按其时间上发生的先后次序作编年史式的排列就获得了“历史性”。尧斯断然否定了这种观点,指出,“传统文学史所包容的无限增长着的大量文学‘事实’”,“只是被收集起来分了类的过去,所以根本不是历史,而是伪历史。任何人,若将一系列这类事实看作文学史一个片断的话,他却混淆了艺术作品与历史事实的重要特点”。他认为历史事实的历史性在于它们处于一定历史因果关系的客观系列中。而文学“事实”却不是这样。一方面,作品体现了艺术家创造的特性和意图;另一方面,作品对读者的影响和效果也是这一“事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文学事实”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历史性因果锁链,而是包含着两种主体(作家和读者)的参与和介入。它的历史发展并非完全是由它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作家、作品、读者之间、主客体之间多重交互作用决定的。据此,实证论的历史客观主义的文学史观,就既“忽视了艺术家的特性”,也忽视了读者这个举足轻重的因素,因而就“忽视了文学独一无二的历史性”。其实质,就是把文学史变成一个“封闭系列”,“把文学史降低到一种‘事实’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