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7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下

第二节 福柯的后结构主义

字体:16+-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nlt, 1926—1984年)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历史学家、思想史学家,对当代哲学、美学有深广影响,迄今不衰。福柯曾先后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大学,获巴黎大学哲学、心理学、心理病理学学位。50年代曾在瑞典一所大学任教,60年代中侨居突尼斯,任教于克莱蒙菲兰特学院,1968年12月返回巴黎,在巴黎大学文森学院任哲学教授,1970年后任法兰西学院思想史和思想体系教授。60年代到70年代他曾担任一些政治事件的调查委员,参加和组织了监狱和健康改革、同性恋者的解放等活动,并且曾经奔赴雷诺工厂,参加工人示威活动。尽管“五月风暴”时,他侨居突尼斯,但他同样是这场运动的积极关注者。1979—1980年,福柯探讨了法国政治思想沿着自由化道路发展的问题。福柯成名于1961年出版的《疯狂史》,该书后来几乎成为众矢之的。其他主要著作有《诊断的诞生》(1963年)、《字与物》(1966年)、《事物的秩序》(1966年)、《知识考古学》(1969年)、《规诫与惩罚》(1975年)、《性史》(1976年)、《权力/知识》(1980年)等,涉及史学、医学、经济学乃至犯罪学等学科。福柯的理论曾被归入结构主义,但是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个结构主义者。福柯一度还被拉进解构主义的行列,但是福柯与曾投学他门下的德里达早就成了论敌。福柯与新历史主义的关系,也还只能算是它的一位前驱。或许唯有后结构主义这个含义太为广泛的概念,才是无可置疑地适用于福柯的标签。福柯理论的反中心、反权威、反成规习见的特征,与解构主义明显有异曲同工的消解传统的旨趣,这是我们把福柯放在本章介绍的主要原因。

一 关于知识考古学

福柯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非常独特又非常深刻的思想家,他提出的知识考古学是对西方哲学带有根本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