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7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下

第二节 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

字体:16+-

英美派女权主义批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早期,其代表人物为凯特·米勒特;第二阶段是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代表人物有卡普兰、英尔斯、吉尔伯特、格巴、肖瓦尔特等人;第三阶段是80年代中期以后。

凯特·米勒特于60年代末推出了标志着女权主义批评正式诞生的重要著作《性政治》,该书从男女生理差异出发,重点揭露男性中心文学对女性形象的歪曲,抨击传统的“**批评”,进而批判男性的父权制社会。作者选用文学作品作为性政治分析的依据。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性政治,重点揭露在两性关系中,男性拼命维护父权制,控制和支配女性的政治策略和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性别之间权力关系的认识;第二部分“历史背景”,概述了19至20世纪女权斗争及其对手的命运;第三部分“文学上的反映”,集中剖析在D·H·劳伦斯、亨利·米勒、诺曼·梅勒和让·热奈特四位作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性别权力关系,即大男子主义的性暴力和女性的受压迫、遭损害,并对四位男性作家的“**崇拜”态度给予了严厉批评。米勒特主要是从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在性别权力关系中所处的受支配、奴役的地位入手,来揭露父权制社会男性控制、支配女性的政治策略,其重要性在于首次引入了一种女性阅读的视角,“我们第一次被要求作为女人去阅读文学作品,而从前,男人们、女人们和博士们,都总是作为男性去阅读文学作品”。[8]

锡德妮·简尼特·卡普兰1975年发表了《现代英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作者以20世纪前期英国小说、主要是多罗茜·里查森、伍尔夫等女性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其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并揭示了女性小说发展同20世纪第一个十年第一次女权运动高涨的内在联系。作者并认为,如果打破传统研究视角,从女性作家角度来审视,也许能对某些文学史现象作出全新的解释。譬如对现代主义,一般文学史著作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工业化的高速进程带来的普遍异化感、文学中实验方法的兴起和对维多利亚主义的反叛等角度加以描述。但作者却别出心裁把现代主义的形成与女权主义运动联系起来考察,她举英国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刊物《自我主义》为例,指出它是从女权主义杂志《新自由妇女》发展而来的;再如现代主义力作《荒原》、《太阳照样升起》等在文体、风格和结构等方面的实验,与女权运动带来的男女两性关系的新变动及性觉醒、性**等,都有密切联系。这就不但提高了女性文学的地位,而且为文学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