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方美学史 第7卷 二十世纪美学 下

第九节 詹姆逊走向辩证批评的解释学美学

字体:16+-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d Jameson,1934—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最重要的新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他195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福德学院,获学士学位,后入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9年用法文写出博士论文,获文学博士学位。从1959年起,他先后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任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现为杜克大学教授、文学系主任。其著作甚丰,除了《萨特:风格的起源》、《侵略的寓言:法西斯现代派作家W·莱维斯》等外,主要论著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1971年)、《语言的牢笼》(1972年)、《政治无意识》(1981年),这三本被称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三部曲”。此外,他的论著还有《元评论话语》、《拉康的想象和象征》、《马克思主义与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84年)、《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1986年)、《理论中的意识形态》(1988年)等。1985年应北京大学之邀,詹姆逊曾来华讲学,其讲课内容后被翻译、整理,以《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1986年)为名在中国出版。

詹姆逊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从俄国形式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直至法国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都有独到的理解。他对卢卡奇、萨特、阿尔都塞、马克斯·韦伯及路易斯·马丁的理解,都对20世纪马克思主义和欧洲学术思想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他的研究范围还涉及巴尔扎克、普鲁斯特、阿尔桑德诺、曼佐尼、阿兰·罗布-格里耶、海明威、肯尼思·勃克、厄休拉·勒奎恩等欧美作家。一般认为,詹姆逊在理论上的贡献主要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化理论,创立了走向辩证批评的文化解释学,揭示和批判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