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随感录

“以人为本”别解[1]

字体:16+-

多年来,我观察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即理论界追求时髦似乎一点也不逊色于服装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人为本”就成了理论界,尤其是管理界的“第一真理”。有哪个管理者不把自己的管理理念命名为“以人为本”呢?又有哪个评论者不是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去批评其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呢?然而,正如日常生活的智慧一再启示我们的那样,台风中心没有风。恰恰是在这个口号到处出场的地方,却见不到人们对它的含义的深刻的领悟和阐释,仿佛人们刻意地倡导它,只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遗忘它。

限于题旨,在这篇短论中,我不可能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行详尽的论述,我想结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易感受到的各种公共设施(如医院、学校、银行、大型商场、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音乐厅、铁路站、飞机场、停车场、马路、公园等)在设计、建造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谈我自己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理解。

首先,一个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造究竟是以健康的成年人为“本”,还是以今后可能到这一设施中来参与活动的各种人(除了健康的成年人外,还可能有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为“本”?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即应以今后可能到这一设施中来参与活动的各种人为“本”。然而,在实际生活中,情形常常相反。比如,迄今为止,在有些已经建造好的重要的公共设施中,仍然见不到残疾人专用的汽车泊位、厕所、电话和电梯;又如,从传媒的报道中可以了解到,有一个小孩竟从商场高层的栏杆缝里掉下来,酿成了不应有的悲剧。这个悲剧表明,栏杆高度以及栏杆之间的空隙大小的设计也是以健康的成年人,而不是以小孩作为参照系的;再如,近几十年来,有关方面为市民设计、建造了大量六层至七层高的、无电梯的福利房,从而使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人们是否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即一个行走不便的人,特别是年过八十的老人如何从七楼走下来?所有这些现象都表明,至少在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际上已经被“以健康的成年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所取代了。换言之,“以人为本”的含义被简单化和狭獈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