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关于城市精神,尤其是上海城市精神的探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这当然是一个很好的现象,然而,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似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地谈论自己的想法。当然,在大众传媒的时代,我们无法阻止人们这样做,但无论如何,要想对城市精神,特别是上海的城市精神的实质获得真正的理解,却不能满足于这类浮泛的谈论。正如黑格尔所说:“谁在这里和那里听到了公共舆论而不懂得去藐视它,这种人决做不出伟大的事业来。”[1]我们并不愿意随心所欲地谈论城市精神,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城市精神,尤其是上海的城市精神探讨在当前被主题化的原因以及真正的探讨所必须正视的那些前提性的因素。
为什么城市精神会被主题化
人们对城市精神探讨的兴趣的形成并不是心血**或突发奇想的结果,而是有原因可循的。事实上,这些原因正蕴含在近20多年来中国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城市的发展轨迹中。我们认为,这些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获得了新的认识。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的城市建设都以“两个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并重作为自己的口号,但实际上,真正注重的还是城市物质文明方面的建设。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得比较多的“四个现代化”(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涉及的几乎都是物质文明建议方面的内容。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剧,随着现实生活、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各种失范现象的频频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种姿态,而是整个物质文明建设的内核和灵魂。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人都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他的一切物质实践活动都是在他的精神、观念和动机的支配下展开的。如果缺乏精神、观念和动机方面的正确引导,他所从事的物质实践活动就会迷失方向。正是这种认识的转变使人们在整个国家,尤其是城市建设中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维度。事实上,关于人的素质现代化、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问题的讨论都为城市精神问题的探讨埋下了伏笔。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城市精神探讨的热情和趋势已经蕴含在对“两个文明”中精神文明建设的维度的重要性的越来越清晰的认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