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哲学随感录

“近水楼台先得月”吗[1]

字体:16+-

在通常的情况下,语言总是表达思想的,因此,说什么,也就是表达什么。然而,由于人们没有深入地反省语言本身实际上表达出来的含义,所以偶尔也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即语言的实际意义可能会与其字面意义错位,甚至在含义上恰好相反。假如人们有兴趣深入地考察汉语的各种日常表达方式,比如语词、成语等,就会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表达方式存在着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之间的差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成语“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据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成语大辞典》的介绍,在宋代文人俞文豹的《清夜录》中最早出现了“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样的诗句。后来,明代文人汤显祖在《紫钗记》中沿用了这两句诗。在民国时期,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表达式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地使用,几乎人人皆知其义为:“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2]为了使用上的方便,人们也经常把这个表达式简化为“近水楼台”。有趣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使用着“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样的表达式,却忽略了对其实际意义的深入考察,这正应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名言——熟知非真知。

实际上,只要稍加思索,人们就会发现,《清夜录》中出现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两句诗在含义上是有差异的。就“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一表达式而言,“近水楼台”得到的月亮并不是真的月亮,而只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这个倒影虽然出现在水中,人们的眼睛能够看到它,但它实际上是摸不着,捧不起的,是一个虚假的东西。宋代哲学家朱熹曾用“月印万川”的比喻来说明“理”的作用。显然,在“月印万川”这个表达式中,“月”乃是指天空中真实的月亮,然而,人们在“万川”(即成千上万条河流)中见到的却不是真实的月亮,而只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也就是说,从字面意义上看,“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表达式传达了这样的意思,即“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但事实上,由于“近水楼台”得到的并不是真实的月亮,而只是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所以它得到的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东西。也就是说,它的实际意义是,“地处近便获得虚假的机会”。与此不同的是,“向阳花木易为春”这个表达式的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倒是完全一致的,即都表明“地处近便而获得优先的机会”,因为“向阳花木”中的“阳”乃是指真实的太阳光。花木受到太阳光的直接照射,也就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优先生长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