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学话总是从模仿开始。先是学着说,慢慢自己说,说自己想说的话。如果一辈子模仿,只能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哲学家也是如此,先是从接受前人的哲学成果开始,但也不能老是重复。如果这样,也像永远不会长大的小孩一样,是一个永远不会成熟的所谓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的,照着讲、接着讲、自己讲还是很有道理的。
哲学同样需要创造性。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曾经批评过一些哲学家把哲学变为老是原来的一盆冷饭,一炒再炒,不断端出来,以飨大众。他强调哲学的任务是发现真理,阐述真理,传播真理,而不能是不断重复真理。
科学技术的本性决定它必然是创造性的,因为人类的生产不断迫使它前进。或者是发展或者是被淘汰,这是生产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运行方式的大生产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压力。人类有了新的生产技术绝不会再回过头去采用落后的技术,有了新的生产工具绝不会再回过头去采用过时的生产工具,而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必然推动科学创造,而新的科学原理又推动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和改造。历史证明,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创新水平与社会发展的速度成正比,同历史的长度成反比。人类进入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特别是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处于革命时期。从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开始,20世纪科学发现一个接一个;技术创新更是如此,从1901年马可尼收到跨越大西洋第一个无线电信号开始,从电视机、计算机、“阿波罗”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到试管婴儿和克隆“多莉”羊的成功,技术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迅猛异常。
可人文科学的发展并没有这样迅速。特别是哲学智慧一旦定型,就会世代相传。这是不难理解的。哲学与技术不同,它不是人类活动的表层结构,而是关于普遍真理的认识。它具有启迪后人的长期历史作用。古代曾经是哲学最辉煌的时期:中国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时期,西方是希腊罗马时期,而印度、埃及哲学的繁荣时期也是在古代。这一点决定了哲学研究往往容易朝后看,眼望过去而不是眼望未来。怀特海说,全部西方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都是以不同方式阐述和解释柏拉图提出的观点。我们也可以说,中国全部哲学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孔孟的儒家和老庄的道家思想的注脚。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总是在儒、道哲学的基本理论范围内争论。莱·柯拉柯夫斯基在《形而上学的恐怖》中曾通过总结西方哲学史讲到这一点。他说若干世纪以来,哲学以提问和回答它从苏格拉底和前苏格拉底的遗产那儿继承下来的问题,如何区分实与虚、真与假、善与恶,所有欧洲哲学家都以苏格拉底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即使是这些哲学家肢解了他所有的哲学思想,即使现代哲学家仍不得不面临和对付一些简单的、令人痛苦而又不可否认的事实:在维系欧洲哲学生命两千五百年的那些问题中,没有一个问题解决得令我们普遍满意。由于哲学家们的判决,所有这些问题不是悬而未决,就是变得无效。至今维系哲学生存的核心还没有发生变化。确实,哲学的进展与科学技术相比过于缓慢。